一、“十二五”期间主要科研工作和主要成绩
(一)科研工作要点
1、组织了国家自科、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湖北省社科基金、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社科基金、武汉市软科学以及学校等多种类别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
2、根据诸侯快讯官网实际情况制定了“经济与诸侯快讯网站官网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计划”,邀请校外专家对申报项目的选题进行论证,请校外专家对申报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确保申报书的质量。
3、积极组织申报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实现了省级科研团队的突破。
4、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政策,对在一、二类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给予重点奖励,以便提高学院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档次。
5、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邀请了国内外多名专家教授到学院作了内容丰富的科技讲座,教师们不仅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6、认真做好年终的科研总结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十二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3、国家公益项目4项;
4、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项;
5、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
6、国家体育部社科专门项目1项;
7、省级科研项目99项;
8、横向项目35项;
9、发表独撰及第一作者科研论文336篇,其中一类期刊2篇,二类期刊2篇,SCI文章1篇,CSSCI期刊 22篇,中文核心期刊的科研论文65篇,EI、ISTP源刊索引30篇;
10、出版有特色的专著23部,主编、参编教材20部;
11、纵横向科研经费累计1200万元;
12、举办各种科技讲座20余次;
13、一个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获批立项;
14、“湖北省粮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两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批。
二、“十三五”科学研究工作规划
1、建设“集成式”科研平台
充分发挥“湖北省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粮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食品安全研究中心”4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中心的学科平台资源,按照“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实现大转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实现科研团队工作模式由小型分散的研究模式向集综合性、交叉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大学科集成模式转变,实现学术团队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
2、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科研项目方面,加大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高级别项目的申报组织及奖励力度,对其中的重大项目要给予重奖。在科研成果方面,加大对高水平学术论文和高等级成果奖的奖励力度,特别是在一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国家级获奖要给予重奖。在成果转化方面,对被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采用的应用研究或决策咨询成果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特别是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的成果要给予重奖,扩大影响力。
同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着力规范学术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对在学术研究上的沽名钓誉、弄虚作假、违反学术纪律的行为,要建立约束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3、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学校行业背景、校友资源以及在粮食及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特色优势,以横向课题为纽带,围绕粮食行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相关企业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大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服务智库。
4、丰富学术交流活动
建立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促进学院内部不同学科之间、院(部)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十三五”期间,举办两次全国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提升学院学科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深度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院讲学,传播国内外前沿学术思想,促使教师在对外交流中走向学科前沿,增强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竞争的能力。
5、加强学科条件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院实验中心的硬件建设,做到实验课开出率100%,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超过30%;进一步加大实验软件和数据库(特别是外文数据库)的采购力度,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服务。同时,学院资料室要加大对外文学术刊物和行业统计年鉴的购买力度。
要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一批稳定的本科生校外实习、见习、创业实训基地和研究生教学科研基地。